重庆吃货自由行联盟

海底捞真的“有毒”!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海底捞要在港股上市,这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2018年5月17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海底捞的收益由2015年的57.57亿元按3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海底捞2017年在全球服务的顾客总量高达1.06亿人次,而在中国内地,每家店面平均会有1500人次造访,传说中的“开店一年回本”。这一次的港股上市,使得资本市场多了一些“火锅味”。



那么海底捞到底是怎么“做大、做强、做上市”的呢?希望浏览到这的您,也是带着同样的疑问,跟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海底捞是否真的“有毒”?

我们先来追溯一下海底捞的发展历程:


从1994年由张勇在四川省简阳市创办第一家火锅店。

到1999年,走出四川扩展到陕西西安市,在迈出省的第一步之后,在全国的各个一二线城市都有了海底捞的“足迹”。

2012年的时候,“足迹”有遍布到了海外市场,走出国门开到了新加坡,随后在美国、韩国都有了海底捞的味道。

目前的最新情况,全球的门店数量320家,其中中国内地296家,台湾、香港以及海外24家店,可见爆发式的增长可见海底捞真的是一颗“毒瘤”。


海底捞的“毒”到底有多厉害?

海底捞的服务在市场的看来,的确有些“变态”,“变态”到你都想象不到!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海底捞的“变态”服务,网友都是怎么评论的。



可见海底捞的服务真的折服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而这些少男、少女也正是社会中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包含了公司职员、基层公务员、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等等中等收入者。

一个公司的成功,绝对离不开陪伴公司成长的员工们,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薪酬体系、以及员工制度也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是什么秘密让海底捞的员工见到顾客时都热情洋溢、面带微笑?唯一的解释就是海底捞真的是把所有的员工当“人”看。我们分析了如下几点:

1. 权利:传说中,每个海底捞的服务员(注意,真的是服务员,不是店长或者主管)都有给一桌客人的免单权,这里说的免单权不是免去几个菜品,而是整桌的费用。赠送你的环节,就更不要说了。看到了这里是不是觉得,服务员已经可以当家做主了。有了这种权利,员工为什么不愿意为“自己”奋斗?

2.待遇:具体的待遇我们没有经过严格的统计,只能在硬件上说道说道,海里捞的员工宿舍并不是破烂不堪的房屋住所,而是必须要有物管的小区,虽然挤了点,但是生活条件没的说,免费的WIFI、洗衣机、热水器等等,家中必用的大件,在宿舍里一应俱全。有了这样的生活条件,怎么会挽留不住员工的心?

3.考核制度:一般来说,餐饮行业的KPI(考核制度)有翻台率、单台消费额、开瓶数量等等。但以上所说的在海底捞都不存在,那么海底捞考虑的是什么呢?他们考核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员工的积极性、干部培养。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我们也始终猜不透,他们是如何解决内部的公平问题呢,当我们看到他们服务时候真诚的笑脸时,就不得而知,可能就是来自于这里。有了这样的考核制度,员工怎么会没有一颗积极奋斗的心?

我们觉得海底捞之所以能成功,他的商业模式很值得大家学习,海底捞的出众既不是产品,也不是员工,而是可以满足你所有的需求。

我们首先要引用一张马斯洛需求层次图:

再结合上述说明的客户群体,海底捞的客户群体既不是社会中“温饱线”的消费者,因为他们只是解决“吃饱”的阶段,海里捞的30%的溢价率会阻挡他们想象;也不是社会中的顶端人群。而是在社会中处于已经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并向小康阶段努力的群体。然而这类消费群体往往也是在社会中较为苦逼的一类人,没有多少社会地位却不甘于现状;没有多少财富却希望可以得到羡慕的目光。

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遭到某种质疑的声音,种种质疑声或许在他们的心理成为一种不被尊重的表现。

恰恰如此,海底捞的这种“变态”式服务让他们找得到慰藉和自尊,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想要被海底捞“毒”一下的冲动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