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多次“被上市”的海底捞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底捞近三年收益持续上涨,由2015年的57.57亿元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 。随着这一数字的曝光,海底捞成为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餐企。然而,当下的海底捞真的“不差钱”吗?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该公司近几年加速扩张,甚至抛出了2018年开200家店的大计划,在此背景下,海底捞确实需要融资,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未来如果能够登陆资本市场,海底捞还需要持续完善和保证质量内控体系。
确定上市
海底捞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度公司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其中餐厅营业收入103.88亿元,外卖业务营收2.19亿元,销售调料及食材营收3031万元,净利润11.94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36.2%。
在门店方面,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也在迅速增加。2015年112家,2017年273家,预计上市时这个数字将升至320家,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296家餐厅和来自台湾、香港以及海外的24家门店。
从门店区域来看,2017年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数量为65家,营业收入为29.59亿元;二线城市门店数量为120家,营收收入为52.3亿元;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为69家,营收收入为15.18亿元。海底捞海外门店营收为7亿元。
同时,招股书还披露了海底捞旗下独立公司的营收数据。其中,2017年度提供仓库仓储服务及物流、食材供应的蜀海集团营收为26.04亿元;提供装修材料、装修项目管理业务的蜀韵东方营收为12.9亿元;主要供应海底捞火锅底料和定制产品的颐海国际营收达9亿元;以人力资源管理及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微海咨询营收为3600万元。
在长达30页的风险因素罗列中,海底捞认为风险主要存在于食品安全、餐厅店长人才库和供应链管理三方面。同时,公司也可能面临无法顺利开业新餐厅以及盈利的风险。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海底捞分别开设了36家、32家和98家新餐厅,2018年开店计划提升到180-220家,并且计划在海外和中国三线城市开辟新市场。不过,海底捞表示,除了成本和风险外,不能保证这些市场对餐厅有充足需求,因此新餐厅业绩未必理想。
但是,海底捞明白,市场份额的增加及公司持续增长仍要靠开设新店。年初至今,海底捞今年180-220家的开设新店计划已完成四成左右,有84家签署了租约。海底捞方面还认为,已布局的一二线城市仍有巨大潜力。同时,公司还计划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高、等位时间长的餐厅旁增设新店,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一波三折
海底捞的上市“传闻”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海底捞发源地四川省简阳市政府就曾对外发布消息称,海底捞已成为当地政府全力支持上市的重点企业,也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海底捞创始人暨董事长张勇当时也公开表示,并不排斥上市,上市可以让海底捞有一层保护。但是,此后就再无下文。2015年,海底捞再传上市消息,称考虑首次公开发行,拟募资最多不超过3亿美元,上市地点或选择香港。甚至有消息称,海底捞已经与投资银行举行了会谈,最快2016年就会启动IPO。但彼时,海底捞公关部门否认了这一消息,称暂时没有上市计划。
虽然主业并未上市,但是海底捞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2016年7月,海底捞火锅底料的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在港交所独立上市。颐海国际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底捞,业内认为海底捞2013年拆分出颐海,实际上就是在为其上市做铺垫。
2017年4月,U鼎冒菜挂牌新三板。根据U鼎冒菜运营主体优鼎优《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在2016年前8个月营收超6000万元,净利润31.86万元,上市前融资时估值达到2.18亿元。U鼎冒菜实际控制人张硕轶为海底捞上海片区经理,海底捞亦通过旗下平台投资了这家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颐海国际主营的火锅底料是生态链上游,不易接触到终端客户,曝光率低不易受到危机事件影响。而U鼎冒菜的上市与颐海国际的上市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对于海底捞来说谁上市只是策略问题,融到的资金都是自家的,就是一个放在“左边口袋”还是“右边口袋”用的问题,这种做法对餐企来说较为明智,并且拆分上市比海底捞整体上市更能满足资本市场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要求。
不过,也有行业专家坦言,中国餐饮市场是大行业、小企业,普遍体量小使得餐饮企业上市往往不受重视。再加上很多餐饮企业在税收、员工待遇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又面临食品安全风险,导致餐企上市难长期存在。企业通过拆分、借壳的方式上市不失为好方式,例如和合谷就通过百福控股借壳登陆资本市场。
利弊双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餐饮门店有578万个,其中火锅餐饮网点合计29.7万家。近两年,火锅餐饮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数据公司沙利文预计,到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可达5774亿元。此前,已有呷哺呷哺先声夺人,2014年底完成上市。上市后的呷哺呷哺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达到36.64亿元,同比2016年的27.58亿元增长32.8%。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从颐海国际的试水到U鼎冒菜登陆新三板,海底捞的上市计划筹备已久。依托餐饮市场的爆发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布局,上市将会对海底捞的资金链、品牌、产业链等各方面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但作为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海底捞未来仍需要持续完善和保证质量内控体系。“大的企业市场的格局和布局不一样,可以说越大的企业反而越缺钱。”朱丹蓬说。
此外,当前火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已达白热化程度。不同类火锅相继兴起,争相分食市场份额。海底捞作为传统川锅品牌,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亟须在服务之外发展更多被消费者认可的新竞争力。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往期回顾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wujian1@staff.sina.com.cn